


近日,第五届“魅力之光”全国优秀核科普讲解员征集活动在北京圆满落幕。来自惠州学院附属学校的七年级学生裴浩越脱颖而出,荣获“优秀核科普讲解员”称号,成为此次唯一获此殊荣的初中生,这也是惠州首次参加该活动取得的优异成绩。
来自惠州学院附属学校的七年级学生裴浩越脱颖而出,荣获“优秀核科普讲解员”称号。
据悉,第五届“魅力之光”全国优秀核科普讲解员征集活动在清华大学北京昌平科研基地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核学会、中国核电及清华大学核研院联合主办,中国核学会高温堆分会、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核工业学院共同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的46名优秀讲解员同台竞技。其中10名选手获得本届活动“十佳核科普讲解员”称号,36名选手获得本次活动“优秀核科普讲解员”称号。
活动现场,裴浩越以《核电站:给原子“搭积木”的超级发电厂》为题进行演讲,他凭借对核电的深刻理解和极具感染力的舞台表现,在众多佼佼者中脱颖而出。他的演讲以核反应堆为核心,通过数据对比的方式直观展现了核能发电的高效性与清洁能源属性,并用“金钟罩”“高压锅”等比喻,将复杂的核电站安全运行机制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赞誉。
活动现场,裴浩越以《核电站:给原子“搭积木”的超级发电厂》为题进行演讲。
“科普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人群提供相应内容。”在赛前培训环节,科普领域专家的这番话让裴浩越印象深刻。专家指出,讲解时绝不能答非所问。例如,核电站周边的居民关心的往往是核电站是否存在严重的辐射影响,如果此时只一味地讲解核电站的发电原理,显然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专家的指导让裴浩越深刻认识到科普讲解的针对性和重要性,为他未来的科普之路指明了方向。
据介绍,惠州学院附属学校将继续秉持“科技创新,人才为本”的教育理念,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开展“科学伴飞计划”,在科学教育领域进行广泛创新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惠州学院附属学校供稿,通讯员胥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