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市教案〔2025〕第1号
B类
对惠州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代表建议第20250198号的答复
赖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我市中小学课间管理水平,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中小学生课间活动安全管理有法可依
一是保障学生安全始终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第2款明确规定,学校教师“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的,应当及时告诫、制止”;《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指出,“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的,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学校需依法承担相应责任;《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第二十二条要求,“在非教育教学时间,中小学校应当采用视频监控或者安排专人巡查,对校园实行安全管理”。
二是学生正常课间活动有坚实的政策支持。教育部《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第八条规定,“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意见》强调,学校“不得为防止发生安全事故而限制或取消正常的课间活动、体育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今年5月,教育部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严禁以各种方式挤占学生“课间十分钟”休息时间。
二、近年来的主要做法
一是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长期以来,教育部门联合公安、市场监督、消防等部门,到学校进行全面检查。学校定期开展自查,采用“人防+技防+智防”三位一体巡查模式,对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场所开展安全检查,确保“三防”设施全部达标。学校定期排查教学楼、校舍、体育场馆、食堂管理、实验室管理及校园周边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同时,加强对学校体育设施设备的检查指导,动态排查隐患,保障体育器材、运动场地符合安全标准。
二是广泛开展安全教育与应急演练工作。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提升学生安全意识,每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宣传活动。每年春秋季学期坚持开展开学安全第一课,如今年2月13日,多部门联合指导的2025“广东开学第一课”(春季)—惠州专场活动在惠阳区第五中学及附属小学举行,以“食安反诈安全无忧”为主题,涵盖食品安全、反诈防诈、消防安全、急救安全等内容。在每年“3.31”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5・12”防灾减灾日、11.9消防宣传月、12.2交通安全宣传日等重要节点,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和演练活动。2023年以来,每年春秋季学期开学组织全市学校开展紧急避险和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此外,开发建设“校园宣传直通车”平台,将日常安全宣传教育内容精准推送至每个班级,有效提升宣传工作质效。
三是持续加强心理健康建设。联合卫生健康部门组建惠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专家组,为社会心理服务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目前,全市基本实现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市和县(区)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市和县(区)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提供心理科普、疏导、危机干预和转介治疗等服务。依托市第二人民医院专业力量,开通12356和团市委12355青少年服务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为儿童青少年等群体提供全天候服务,已累计接听来电2.6万人次。
四是健全安全风险转移机制。2008年,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关于推行校方责任保险完善校园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的通知》,通过保险工具处理学校安全责任事故,防范和化解校园安全事故责任风险,保障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目前,全市超30家保险机构提供学生意外伤害保险服务,形成“基础保障+个性补充”的多层次保障体系。例如,人保财险惠州市分公司为全市618所学校提供校方责任保险服务,覆盖学生50余万人,累计风险保障金额达2000亿元;人寿保险机构为29所学校提供团体学生人身保险,覆盖学生1.4万人,保障金额达37.59亿元。市金融局督促保险机构优化校园事故响应和理赔流程,建立快速理赔通道,高效化解纠纷。市教育局还在矛盾纠纷较多的学校探索建立调解工作室,聘请专家协助学校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三、接下来的举措
(一)持续开展日常安全巡查,确保校园整体安全
督促指导各中小学校强化安全管理,做好运动器材保养、维护及筛查,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持续开展日常安全巡查,在人防方面,安排专职保安与行政值班人员定期巡查和随机抽查,实现课间巡视全覆盖;技防方面,通过校园重点区域安装的高清摄像头,开展视频巡查,同时有条件的学校积极配备智能分析系统,对奔跑打闹、攀爬围栏等危险行为自动预警,确保监控无死角。
(二)深化安全宣传教育,提升学生安全意识
一是创新教育形式,增强学生应对危险的直观感受和实践能力,重点针对课间活动特点,开展防碰撞、防跌倒、防拥挤踩踏等专项安全教育。二是充分发挥家校共育作用,一方面定期向家长推送安全知识手册和教育视频,一方面充分告知家长校园安全管理模式,及时听取家长、学生意见建议,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安全主题活动。加强法治科普宣传,对校园安全事故中学校免责的判决案例加强宣传,引导家长等群体转变“无论什么原因学生出事学校必担责”的认知。
(三)完善课间活动管理体系,守护学生运动健康
一是积极协调市人社局、编办等部门,完善学校医护人员配备,加强校医、教师、安保人员业务培训,提升处置学生突发状况的能力,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二是以落实中小学生每天在校2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为契机,督促各地各校执行《惠州市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工作方案》,充分利用课间时间,合理策划编排课间体育活动,设计丰富多样的“微运动”。三是加强学校课间体育活动管理,督促指导学校制定工作方案和安全应急预案,强化学生安全教育,做好特异体质、特定疾病及不适合参加体育运动学生的筛查工作。
(四)充分发挥风险转移机制作用,多元化提升风险转移能力
一是金融监管部门加大创新力度,完善校园安全事故赔偿机制,提供多样化保险产品,满足不同年龄段、性别、活动类型学生的需求,为学生“安全活动”保驾护航。深化协同共治机制,强化行业监督管理,与金融、卫健、文化等部门协同做好校园安全事故联动应急处置,督促保险机构提供专业定责和赔偿支持,提升保险服务水平。二是督促学校将购买“校方责任险”作为安全管理工作重点,发挥保险化解安全风险的功能,增强师生和家长保险意识,引导家长自愿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分担学生在校意外风险,预防和减少“校闹”、集体上访维权等事件发生。 (五)完善课间应急响应机制,强化意外风险保障
一是科学规划课间活动体系。推动学校制定分层分类课间活动方案,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按年级、班级划分专属活动区域,并绘制校园活动区域平面图公示。针对低龄学生设置趣味游戏区,配备软质游乐设施;为高年级学生规划运动拓展区,配备相应的运动器材。同时,制定动静结合的活动指引,明确不同区域活动规范与安全要求。二是构建协同管理责任网络。建立“网格化”责任分区,将校园划分为教学区、运动区、休憩区等责任单元,学校行政人员、教师、安保人员等明确责任区域,通过“定人、定岗、定责”形成无缝管理闭环。学校定期开展安全管理业务培训,提升教师应急处理能力与活动指导水平。三是强化医校联动,依托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专业力量,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并将其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推动多家医院开设心理门诊,与学校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为儿童青少年提供及时、专业的心理干预。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乐玩·体育
2025年6月24日